倪军:新时期工程教育思考

2024-04-01 212

2024328日,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倪军教授做客教学发展中心第163期教与学讲坛,带来“新时期工程教育思考”专题分享,全校80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一起就未来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

 

由于工程领域跨学科性和复杂性增加,如何满足工程领域多元化的需求有待思考。倪老师从国际形势、国内发展战略需求出发,探讨了未来人才的培养需求、中美教育的差异以及溥渊未来技术学院的育人策略。

倪老师首先概述了当今世界形势和格局。他认为,未来的科技发展主要取决于人,谁掌握了未来的人才,谁就掌握了未来的制高点,但地缘政治的不断恶化,对人才培养同时也形成了一种挑战。

接着,倪老师深入解析了国家发展战略,二十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这三者实质上是融合的。在国家战略上,中国现在强调独立自主,加强前沿原创研究,实现很多方面01的突破;其次,科技上的突破需要注重产教融合;此外,第四次人工智能工业革命以及第五次绿色双碳工业革命即将到来都对未来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做人才培养要预想我们的学生未来要去做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未来的工程,未来的交通是什么样子?未来的医疗,未来的农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教育需要去思考。在大环境和产业都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果还是按传统的课程来培养学生,学生根本没有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的话,将来很难引领未来的工程产业。 “

 

随后,倪老师展望了未来人才需求,介绍了未来哪些行业具有战略意义,并从价值与态度、能力素养两个维度分析了未来人才该具备的特质和教育领域应该做的变革。从人才培养角度,倪老师认为,未来人才应该具备“交叉“的特质,因为单一专业的能力已经远远解决不了我们未来面临的挑战。同时,未来的精英人才应具备全球领导力,能通过对产业对技术的了解去到国际舞台上主导设定新的标准和联盟等。对于教育领域的变革来说,现在的人才培养体系如果不管学生来自什么样背景,出去的时候都学一样的知识,这是需要改变的,要打破同一化,开发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其次,教育评价的方式要改变以单纯以“GPA高低论英雄的单一评估模式。

在工程教育对比方面,倪老师以中美为例,从整个创新环境、中间层创新机制、最底层的创新基础三个层面对创新体系进行了对比。他指出,中国以国家战略支持为导向而美国以兴趣导向,此外,国内比较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美国更注重批判性思维培养。他认为,在现阶段的创新能力方面,美国强中国弱,一方面因为美国的教育用很多开放式问题(open problem)并没有唯一的答案,国内教育有很多的标准答案,实际上,在真实工作和生活中并没有一个最好的标准答案,只有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有相对较好的方式,而标准答案也容易造成学生自信心差,自信心差也影响了创新能力。另外一方面,国内中小学的教学给出的是高度提炼出来的问题,学生解题的能力很强,但若把学生丢到实际生活中,他不知道这个问题是怎么出来的,不知道怎样把一个复杂的实际问题化整为零的做假设简化,理解哪些是约束条件和边界,哪些是可以作为已知条件,哪些是可控的参数,哪些是噪声不可控,把这些问题提炼成一个可以解的问题,中国学生在这方面比较弱。

最后,倪老师介绍了溥渊未来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探索。

在交流与讨论环节,倪老师和老师们就如何培养战略性思维、未来人才需求对理工科教学的要求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交流。

本次讲座视野开阔、前瞻性强、内容充实、交流气氛活跃,为与会老师们如何培养适应AI和绿色双碳时代的人才提供了方向和启发。

撰稿:华子怡

摄影:徐倩云

修改:谢艳梅、曲欣

审核:邱意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