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激发学生线上学习动机的十二条策略
王力娟 教学发展中心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教育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工作部署的提出后,任课教师需各显神通,在短时间内开出线上课程。其实,线上课程的开展,让教师们最担心的既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内容问题,而是学生不在你面前,你如何能抓住千里之外的学生的心,如何让他们能像在线下课堂一样刻苦而投入地学习。因此,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从已有的研究出发,为大家提供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生参与互动的方法和策略供参考。
策略1: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课程介绍阶段,教师除了介绍课程的安排、上课的规则、学习的目标等内容之外,还要重点介绍该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在学生专业培养和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未来学生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策略2:让学生相信,只要按着老师的要求一步步完成相应的任务和学习步骤,就能获得一个不错的分数。已有研究发现,学生对完成学业的胜任感对于激发学生投入到网络教学或线下教学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策略3:让论坛具有“点赞”功能,或使用具有“点赞”功能的讨论平台。因为“赞”能增强信息发布人的动力和信心,并增强发言者的存在感。
策略4:最好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即时收到更新的帖子。因为,参与者对同伴的在线状态了解越多,他们越有可能参与社区的讨论活动。
策略5:尽量采用“微信”或“QQ”来进行讨论或答疑。已有研究发现,在线教学平台会被学生们认为是一个正式的学术平台,一旦登录,就使他们感到有义务发布冗长的,严肃的、严谨的和结构化的观点或论述,这本身就会让人望而生畏。因此,学生认为在线教学平台不是一个互动空间,不是他们表达自己观点,分享和互动的理想环境。而“微信”或“QQ”本来是一个社交平台,学生在这方面的顾虑会少一些。此外,习惯和操作的便捷性也会让学生在“微信”或“QQ”这样的平台中的互动更加频繁和深入。(当然这还会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师是否在微信群里,会影响学生在群里的互动水平和频率)
策略6:教师在发布讨论主题时尽量使用简短的、非正式的帖子,以便于创建一个更舒适,更轻松的讨论氛围。
策略7:给学生分配角色。角色是小组协作过程中的某种预定任务或一组任务,例如主持讨论,提供外部资源,记录、汇报等。分配角色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主性,能力和亲和力,进而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在什么时候该做出什么样的互动反馈。(Giesbers, Rienties, Tempelaar, & Gijselaers, 2013)
策略8:增加以下一种或多种互动类型的频率会对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机产生积极影响:学生-学生,学生-内容(包括让学生课上或课下完成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题目、阅读、任务或者作业等)或学生-教师。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角度来看,学生与课程内容和老师的互动可以增强其内部学习动机,即学生出于自身原因进行学习。从参与理论的角度来看,学生与课程内容和教师的互动可以为学习经历提供结构化的框架,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的控制感。(Fryer & Bovee, 2018)
策略9:教师经常出现在讨论区。迫于教师的压力,学生也会更多地查看讨论区,这可以保证学生能够看到教师或其他同学提出的讨论题目。然后再增加讨论题目的趣味性、吸引力,让每个学生都感觉有话可说,进一步吸引学生参与讨论。
策略10:为增加学生做作业和上传作业的动力,可以多给学生几次得到高分的机会。比如可以允许学生多次提交作业,以分数最高的一次作业作为最终作业分数。或者教师批改完作业之后先不打分数,允许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修改并上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获得A档分数的机会。
策略11:对于一些特别需要前期基础的课程,每次课前,教师们最好设置一个前测,看学生的基础水平是怎样的,进而决定课程的讲授难度和教师要提供的支持。已有对在线学习的研究发现,如果学生的初始能力没有达到必要的最低要求,无论老师的支持如何,学生都可能会感到动力下降,并且无法坚持在线学习。
策略12:让学生发起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讨论题目(或者让学生来出作业题目,被教师采纳的作业题目会有奖励措施),根据参与讨论的人数来决定分数的多少。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