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 | 我校在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再创佳绩

2024-08-01 499

 

7月27-31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除产教融合大组外)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圆满举办。我校参赛教师再创佳绩,共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本届大赛以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为主旨,按照“四新”建设、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领域设为7个大组,除产教融合大组外每组下设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3个小组,共计18个小组。经过前期全国32个赛区的选拔,共有483门课程参加本次全国赛,经历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的网络评审和教学设计创新汇报的现场评审两个环节。

近一年来,在教务处的关心指导和相关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教学发展中心牵头学校、协同多个学院组织竞赛选拔,提供多轮系统化的培训课程,设立常态化的专家打磨辅导服务,助力多名候选教师在教学设计创新上成长进阶,选手教师们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全心投入。经过院系、学校和上海市赛的层层选拔,我校共4位教师脱颖而出,成功晋级本次全国大赛,最终取得佳绩如下:

1.媒体与传播学院 燕晓英 新文科副高组 全国一等奖

燕晓英老师主讲的“媒体融合与新闻策划”是面向新闻传播学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课程对标党中央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顶层设计,服务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行业之需。课程通过讲授媒体融合理论,帮助学生掌握媒体融合发展的历史趋势,建构面向智能传播时代的思维模式。通过创设“虚拟+实体”双编辑部学习情境,形成情境化教学特色,覆盖融合新闻生产全流程,提升学生“采写编拍发布互动”全链条技能。双编辑部模式打破了学期和课程的限制,有效联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学生作业获央视报道,全网累计点赞数百万。学生的职业自豪感被激发,新闻理想愈加坚定。

2.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张霞 基础课程正高组 全国二等奖

张霞老师主讲的“生物学实验(1)”是针对生物科学、生物医学科学2个专业生开设的必修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定位重在生物学实验基础实验技能的训练,实验动手能力、基础科研素质和操作习惯的养成。课程实验内容涵括动物学、植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中基础经典内容,包括显微设备使用、生物制片技术、动植物解剖、微生物形态观察与分离培养测定技术,为开展生命科学科研工作打好实验基础。课程遵循学习认知规律,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激发和养成主动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科学,探索生物学的奥妙,并具有刻苦务实、勇于探索科学精神和科技报国使命感。

3.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邓倩妮 新工科副高组 全国二等奖

邓倩妮老师主讲的“计算机系统结构”是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二年级核心必修课,培养学生软硬件协同的计算机系统能力。课程重构了经典体系结构与智能计算系统融合的知识体系,基于校超算中心等先进设备搭建激励创新的实践平台,践行“融新探究、复盘演绎、求知行践、拓展升华”的教学模式,实施“知识与价值统一、道德与才能统一、开放与自主统一”的课程思政,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系统性思维、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持续发展能力。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创新经验经多渠道推广,辅助全国50余所高校完成混合式与在线教学。为“新工科”课程在智能时代下进行重构与迭代提供了新经验和新范式。

4.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 马帅 新医科中级及以下组 全国三等奖

马帅老师主讲的“临床研究的方法、设计与实施”是临床医学专业大四学生课程,共48学时、3学分。本课程从临床医生发起的临床研究这一视角出发,涵盖研究相关的立题、设计、实施等内容。开展临床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答源自临床实践的问题,其在医药科技创新和全民健康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我国已将临床研究体系与能力建设提升到国计民生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临床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不但扮演着医学家的角色,更承担着科学家的重任。随着新医科建设的推进,我校开设系统的临床研究课程,以满足医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着眼于培养具备专业临床研究素养、仁爱求真医者精神的复合型卓越医学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