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2023年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阮昕教授做客教学发展中心第174期教与学讲坛,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展开本次专题分享。全校百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共同就“为什么大学教育需要设计思维”进行了研讨。
阮教授聚焦“人特有的创造性”,结合中西文化中设计思维经典案例,从“设计的本义” “可设计的能动性” “不可设计的能动性”以及“知觉与意识”四个层面,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设计思维”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阮教授在讲座伊始提及,所谓“设计思维”主要源于建筑设计领域,而当下已然走出建筑学成为一门跨学科的显学。以斯坦福大学为例,“设计思维”作为新时代的通识教育,已逐步渗透到商学、医学、文学及信息技术等各学科领域,并形成了跨院系间的合作,旨在以设计思维的广度与综合性延展各专业教育的深度。阮教授指出,设计是一个多学科的集成,“不同于其他学院做‘专业‘的事,设计学院是在做’整合‘的事。”
回到设计的本义上,阮教授“从一把勺子的设计说起“,指出设计首先满足的是解决问题的”用“,更进一步则是实现技艺相结合的”无用之用“。广义而言,设计的对象涵盖整个人居环境。这个人居环境大到城市、公园和建筑,小到房间和家具的物质世界;也有今天无处不在的由网络空间所构成的虚拟世界和伴随人类文明发展的文学和音乐世界,甚至一种我们可以感受到但不可言状的场所氛围,他以本场讲座所在的物理空间——设计学院云境厅为例,指出正是其灯光、空间、温度、通风等要素的有机融合,为与会者带来了恰如其分的舒适度和愉悦感。这正是设计的真正意义所在:建立人与物之间有意义的关联。
接着,阮教授借用人文地理学家段义孚先生“蔬菜色拉”的比喻(生菜、黄瓜和西红柿各具特色,而一盘蔬菜色拉的组合成形以及其个性,则完全取决于奇妙的色拉油)指出,设计就如“蔬菜色拉”中的“色拉油“一般,设计师通过一种理性思考和感性艺术的奇妙组合,,创造性地整合多学科,能将本质内核与外延情境(或称为“理念与技术”)转化为美轮美奂的工艺品。(从一个报告厅到18世纪英国哲学家和社会改革家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发明的”圆形监狱“,再到19世纪不少以“圆形监狱”为设计原型的公共图书馆,阮教授通过这些案例诠释了”可设计的能动性“。阮教授指出,“舞台与观众席“”监狱看管人与囚犯“”图书管理员与读者“两两之间的权力结构关系如出一辙。这种”可设计“的背后是人的”能动性“在发挥作用,设计师利用“设计”完成空间分配和层级划分,从而实现了对个体行为的规训。为了更进一步展现空间与权力的张力,阮教授还补充了设计学院大楼再现“登堂入室”的案例作品——庭与堂。
然而,阮教授也强调,现实中亦存在不可设计的“能动性”。阮教授引用古罗马皇帝马可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在《沉思录》(Meditations)中就面包的烘焙谈及这种不可机谋巧算的愉悦和美感,指出设计的起点是谋划,但有时结果也不可估量。此外,纽约中心城区以“点式”摩天大楼组成也印证说明:在某些语境下,象征的意义有时会远超过实用的考虑,不可能通过计算设计来衡量。
最后,基于对中西方建筑设计、思想、文化深入的研究与思考,阮教授结合段义孚先生情有独钟的哥特式教堂、王羲之的《兰亭序》以及设计学院大楼的外观设计,阐释了“设计”理念如何经由知觉作用上升至意识,并指出其间的绝妙之处不可名状、不可解释,更不可计算。阮教授还强调,当个体进入到废寝忘食、忘“我”的无意识状态时,创作便可达至浑然天成的境界。也即,忘我的艺术情怀即是属于人的创造源泉。
在交流与讨论环节,阮教授同在场师生就如何看待设计的角色关系、如何处置设计作品留下的遗憾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此外,阮教授还分享了在培养审美志趣和独到眼光上的个人见解和习惯。
此次的分享中不仅有大量经典的设计作品案例,阮教授还多次引导与会师生“回到一把勺子、一把椅子、一张桌子”的思考,强调“设计思维”与人特有的创造性息息相关,审视、深思日常生活中的“理所应当”也是培养”设计思维”的关键一招。此次活动内容充实、案例丰富、交流气氛活跃,为与会师生理解设计思维提供了视角和启发。
撰稿:张云杨
摄影:庞蕾
修改:谢艳梅
审核: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