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一所建校仅五年的大学,既没有漂亮的校园、雄伟的教学楼、奢华的礼堂和图书馆,但却以2.8%的录取率,成为比哈佛大学还难考的大学,这就是美国全新的大学——密涅瓦大学。办学者用全新的办学理念,打造一所以智慧女神“密涅瓦”之名命名的与众不同的大学,并于 2014 年招收了第一届学生。密涅瓦大学的出现,将重新定义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方法,颠覆了传统的大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模式,让大学回归学生学习这一本质。
与传统大学相比,密涅瓦大学在教学组织形式、培养方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颠覆性变革。密涅瓦大学的目标是:“为世界培养批判性的智慧(Nurture Critical Wisdom for the Sake of the World)”: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模式,而不是简单地教授书本知识。
图1:密涅瓦大学创始人纳尔逊(Nelson)教授向教职工讲述大学办学理念
密涅瓦大学教学变革的三大创新:
创新之一:教学理念创新
密涅瓦的教学理念分成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组成了一个金字塔结构(见图2)。金字塔的顶部,是密涅瓦大学希望学生毕业时候能够达到的目标,一共有4个,即领导力(Leadership);创新力(Innovation);开阔的思维(Broad Thinking);世界公民(Global Citizen)。这四个目标是密涅瓦通过调查、咨询并综合美国顶尖企业领导层以及政府机构对人才的理解后整理出来的。可以这么说,一名学生如果达到了这个目标,一定会是未来社会的佼佼者。为了让毕业生能达到这个目标,就有了金字塔的第二层,密涅瓦设计了4种能力的培养。可以分成两大块:个人能力和团队能力。其中,个人能力有两点:第一个是批判性思维(Thinking Critically),第二个是创造性思维(Thinking Creatively)。团队能力也包括两点:第一个是有效沟通(Communicating Effectively),第二个是有效互动(Interaction Effectively)。
虽然上述4种能力在其他大学也都被积极提倡。但是实际上这些能力都无法直接教给学生。原因之一是这些能力必须在不断的使用当中才能积累起来,它不是一个公式或者一个概念。它是一种能力、技能,类似于骑自行车,必须通过重复的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也是实践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的一个核心要素。原因之二是这些能力都不是单一的概念,而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复杂概念。传统常春藤教育直接灌输批判思维的理论知识,缺乏有针对性且多样性的应用场景,难以真正让学生掌握这种思维素质。
正是因为这样,密涅瓦把每种能力又都进行了拆分,而且综合形成了120多个小单元。这些单元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HCs)。在密涅瓦的整套课程设计中,把这120多个小单元不断地应用到每节课里,新的认知单元在学习后会和已学的认知单元交叉整合,课堂讨论认知单元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以及如何多角度地运用一系列单元共同解决问题。作业部分对单元整合的要求更高,最终的项目更是要求把4门基石课程的单元跨学科整合,解决一个当地城市的真实问题,让学生在使用这些能力的过程当中得到提升。
图2:密涅瓦大学教学理念三层金字塔结构模型
创新之二:基于学习科学的课程和评价体系创新
密涅瓦大学强调每一堂课都要运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原理。首任校长兼学术负责人柯斯林提炼出关于学习科学的两大准则和16项具体原则。其中,两项准则是学习科学的基本原理,即认真思考(越勤于思考,关注正在做什么,就越有利于记忆);创造并运用关联,帮助学生组织材料,使其易于存储于大脑中,从而促进学生不断提取已存材料进行回顾。16项具体原则构成了学习的全过程。这些原则犹如字母表上的字母,不同的组合用于不同类型的学习,这将直接映射到主动式学习机制中。
密涅瓦大学课程的一大创新是有意识地运用学习科学的原理建立自己的“整合课程”体系,它不是传统大学的跨学科模式,即理工科学生选修几门人文课程,文科学生选修几门自然科学课程。这种模式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反而让学生将课程分为“主课”与“副课”区别对待。密涅瓦大学的课程都是“整合课程”,即在一门课程中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理论、技术,用来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比如,基础课程模块中的“多元模式交流”(Multimodal Communications)这门课,内容包含写作、演说、可视化交流的学习与实践、设计与艺术表达、美学、文学、音乐、哲学等内容。这种“整合课程”的模式更能促进学生在一门课程中将各门知识、理论、技术整合在一个具体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 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联系、运用,也更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门课程中完成学科整合,对师生的挑战会更大,但学习效果会更好。 在日渐多元复杂的社会中,学生面对的问题不只涉及单一学科的知识,而必须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方能全面地分析、有效地解决问题。“整合课程”模式为培养综合性、复合型人才提出可行的实施路径。
密涅瓦大学围绕其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模型,根据模型等级结构预设思维习惯与基本概念测度表。测度表涵盖了主要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课程目标是该大学核心课程、集中课程教学的总目标,通常被分解成2-5个具体的学习成果,并嵌入特定的技能和知识。为了保证学习成果评价的一致性,密涅瓦大学根据学习成果框架开发了五级知识掌握量表(见表1)。教师对照量表等级及标准评判分数,不仅提高了测评的准确性,还在体现一致性测评框架中分级显示学生的成长表现。
表1:密涅瓦大学五级知识掌握测评量表
创新之三:教学模式创新:“全球游学、在线研讨”
没有固定校园,密涅瓦大学却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全球游学。密涅瓦大学认为“融入世界是理解世界的最好方式”。学生第一年在美国旧金山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从第二学年开始,每个学期在世界一座城市生活、学习,并参与当地活动,学习当地语言,充分融入世界,即全球沉浸式(Global Immersion)学习。这类似于17世纪欧洲贵族子弟在欧洲各国的游学(grand tour),游遍欧洲大陆,学习各国语言、绘画、雕刻,并搜集各类艺术品,拜访名师结交益友。与之相比,密涅瓦大学的游学是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有组织的全球游学:在上课、研究、讨论、考察、评价等制度化、结构化的学习框架下进行,并非“全球游玩”。
密涅瓦和大多数大学本科一样,学制都是4年。第一年,学生们要在旧金山的密涅瓦大学总部上课。第一年的课程有4门必修课,每门课程分别对应上面提到的4种核心能力,具体来说:实证分析课程对应创造性思维;形式分析课程对应批判性思维;多元沟通课程对应有效沟通;复杂系统课程则对应有效互动能力的培养。第一年所有120个认知单元都学会了,接着3年的时间就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具体环境里应用这120个认知单元,跨情景地解决具体问题。
在大二的时候,学生要进行专业选择,密涅瓦的专业分科还是比较传统的,分别是艺术与人文、计算科学、商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密涅瓦一直鼓励学生进行交叉学习,比如一个学生可以同时选择计算科学、商业以及社会科学,这样的人才,就能通过社会化大数据分析,对社会发展做出更精准的判断。
第二到第四年,由于全网络化的教学,密涅瓦的学生有机会分别到6个不同国家的城市进行一个学期的探索、学习和调查,将自己学到的认知技能和知识跨情景地反复应用。这些城市分布在各个大洲,而且都是全球技术创新、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密涅瓦认为,如果学生只在学校里,就会对社会理解不多,毕业后的融入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可以说,密涅瓦的分布式的教学,打通了学校和社会的壁垒,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在结束4年的大学学习后,学生们还有了一个全球关系网络和多元化的视野。
“没有校园、全球游学”,密涅瓦大学的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在线研讨是重要的教学模式。密涅瓦大学采用最新技术开发了一个在线学习平台,与 “慕课”不同,密涅瓦大学的在线学习平台不是录制好的课程,而是师生实时在线学习;不是讲授式教学,而是研讨课;不是大班课程,而是20人以下的小班课程。“在线研讨课”保证学生在全球游学时能便捷地上课;将教师与学生同时带入网络平台(而不是如传统“慕课”那样,教师在虚拟世界,学生在现实世界,师生相隔离),保证师生、生生能够面对面即时讨论,积极参与课堂,避免被动灌输;此外,还能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完整地记录下来,教师可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展,给予评价以及针对性的学习建议。
综上所述,密涅瓦大学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大学固有思维的束缚,实现了诸多创新,顺应了时代变革的趋势,因而密涅瓦大学已经走在传统大学的前面,探索大学教学改革的前行之路。它是时代变革与大学变革的一个代表,预示着一种变革的趋势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