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大讨论第三期:科研与教学从“零和”到“融合”:新思维和新路径

2020-11-02 6185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两条相互依存的生命线。长期以来,“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为人们所诟病,但是又常常以“零和游戏”思维在这两者之间进行平衡选择。科研与教学从“零和”到“融合”是对传统“零和游戏”惯性思维的超越,为破解这一难题开辟了新途径。

 

 

尽管教学与科研融合的思想由来已久,但在实践中却差强人意。20 世纪下半叶,美国大学“科研漂移”现象加剧,科研脱离了与教学的联系,教学质量不断下降。因此,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1997年设立“科研教学融合奖”(Recognition Award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and Education),奖励在教学科研融合方面成就突出的十所研究型大学。 1998 年,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促进委员会发布了《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即《博耶报告》),并提出了本科教学改革十项建议。尽管在后来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让本科生参与研究、将科研与教学融合的建议,是十条建议中最受欢迎的方法,但是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虽然很多高等教育教学活动发生在以研究为主的单位,研究并没有被充分融入进教学,大多数本科学生通常并不会参与研究。这使得学生们参与当代事物以及发展研究技能的机会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 (欧洲委员会, 2017) 

 

 

所有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应该在一个教学与研究紧密关联的环境中学习。在高校工作中,很难将教学与科研区分开来,两者存在内在的本质联系。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如同源与流的关系,科研是源、教学是流。例如我们很难区分实验室设备是为教学服务的,还是为科研服务的,也难以区分学生参加实验项目是教学还是科研。从本质上来看,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具有一致性,可以通过融合而相互促进。科研与教学的一致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科研不仅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而且是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师资水平、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次,教学可使科研的成果得到进一步传播和证实,教师在教学中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学生活跃的思想有利于科研工作的发展。但是,在高校实际工作中,科研与教学之间有时并不一致甚至发生矛盾,这就导致人们往往用“零和游戏”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要么强调科研的重要性,要么突出教学的重要性。

 

 

科研与教学从“零和”到“融合”是用新的思维来破解科研与教学关系的困局,通过两者的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面对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研究与教育、学习与创造、知识与素养、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等各种要素都将融合在一起” (林建华,2018),要用新的思维重新审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推动两者走向深度融合。首先,实现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是推动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就是对科学研究的验证以及对科研成果的传播。教学环节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既储备了大量的知识,也储备了大量的人才。教学的过程即人才与知识互动的过程,有助于教师将科学知识系统化,并为科研带来启发。其次,科学研究可使教学的内容不断更新,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创新的内容改革了旧学科,催生了新学科,创造了大量的新知识,进而提高了教师本人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品位。科学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的穿插,也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环节,与教师在新的知识层面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与能力,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在科研与教学的融合过程中,学习是两者的融合点。大学被看作是学习探究的场所。著名教育家洪堡这样描述:“高校的科学研究和学习应该是为应对无尽的任务,是一个不停的探寻研究的过程。这其中,低层次的教育提供的是一些封闭的和既定的知识;而在高层次的高等学校的最主要的教育特征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与低层次中不同的变化,即教师不再是为了学生而存在,在这里,教师和学生都因为有了合适的理由而共同探寻知识。”也就是说,教学、科研与学习是一个连结体,教师的作用在于通过把科研活动转化为教学模式而使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学生的作用在于通过把科研活动转变为学习模式而使科研与学习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和学生的定向活动,使教学和学习结合在一起并成为推动知识的力量,形成一个关系密切的“科研-教学-学习”的连结体。不管对于教师,还是学生,学习始终是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内容,教学与科研是学习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教学环节是传播知识、学习知识的过程,科研环节是发现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启发,进而创造出新知识的过程,就是从教学到科研的潜移默化的转变和发展。教学与科研通过学习的链接,密不可分,相互融通。

 

 

真正实现科研与教学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高校、院系和教师个人层面的协同和合力,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从国家层面应出台保障科研与教学融合的政策,建立有利于两者融合体制机制。从高校层面,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大学,教学与科研都是其有机组成部分,纯粹发展教学或者科研的大学都不能发展成为一流的大学。高校应抓住教学与科研融合发展这一中心,深入了解教学与科研的内在联系,调整学校战略,完善保障措施,促进两者融合发展。建立完善的教学与科研过程评价机制,保持教学与科研的平衡,营造教学与科研融合的文化氛围。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科研保持相当的兴趣,为提高教学质量,更新知识内容,提高学生教学互动性奠定基础。从院系层面应从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上探索教学与科研的融合。院系在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应确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使人才培养目标成为教学与科研的连结点,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学过程作为人才培养的途径,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中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办法。从教师个人层面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与科研的联系,如在教学中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包括研讨课 (seminar)、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案例教学(case study)等多种形式,把科研融入教学的过程。这里的科研既包括专业的科学研究,也包括教育科学研究。专业的科学研究可以使教师掌握前沿的学科知识,丰富教学内容,而有效的教育科学研究可以使教师运用特色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将来的科研创新打下基础。

 

 

长期以来,高校围绕解决“科研与教学两张皮”而争论不休,但都很难跳出教学与科研“零和游戏”的惯性思维。教学与科研从“零和”到“融合”,涉及了当代高等教育中最核心的问题,应运用新的思维来重新审视两者之间的关系,重塑学科、专业与教学的生态链,形成一个关系密切的“科研-教学-学习”的连结体,为高校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 Hattie John, Marsh H 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and teaching: A meta-analysis[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96(04).

[2] 姜斯宪.科研与教学:不能以“零和”思维做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6(11).

 

 

编辑:王立科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