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在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大赛中获得佳绩

2023-01-04 4003

 

近日“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落下帷幕。我校推荐四位教师参赛,以优异的表现取得佳绩。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梁如冰老师的《微生物的世界》课程获得大赛一等奖,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闫晓晖老师的《工程热力学》课程及医学院张旻老师的《呼吸系统》整合课程分别获得大赛三等奖,电子信息与电器工程学院刘功申老师的《操作系统》课程获得大赛优胜奖。

梁如冰老师团队的《微生物的世界》课程是我校的通识核心课程,先后获批首批国家一流线上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与中国大学 MOOC精品在线课程等。课程重构了模块化教学内容,拓展学科前沿与交叉应用;开发了SHIP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分段进阶学习;开展以问题分析和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题研讨、案例教学与多元评价,融合思政元素,培育学生科学素养、思辨能力与创新思维。

梁如冰《微生物的世界》 说课视频

闫晓晖老师团队的《工程热力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我校《工程热力学》历史悠久,先后入选首批国家精品课程、首批国家一流线上课程。在课程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构建热力学案例库的方法,帮助同学理解抽象概念;除传统热工实验外,引入EES等热工软件,为自主实践提供条件;通过实践环节强化同学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其工程性思维。

闫晓晖《工程热力学》说课视频

张旻老师团队的《呼吸系统》整合课程是医学院为八年制医学生量身定制的必修课程,由既往传统的按学科分散教学凝聚成以器官系统整合的教学。课程设计了“5P”模式的混合式教学,即①Prepare:学生线上课前准备,②Present:老师线下大班授课,③Practice:床旁教学实战,④PBL:基于临床问题线下分组讨论,⑤Professional:职业素养渗透贯穿始终。课程教学打破时空限制,提供充分及可重复使用的学习素材,通过线上实践学习-线下理论-再线上/线下实践的螺旋式进阶,培养学生的思辨和研究能力;同时通过抗疫和医学探索故事加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张旻《呼吸系统》整合课程说课视频

刘功申老师团队的《操作系统》课程是面向计算机大类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上海市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课程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了基于创新、实践和真实系统的混合式学习方法(CPS-Learning),指引学生通过线上资源自主完成基本知识学习,课堂以探讨前沿技术、培养创新能力为主。课程采用国产openEuler操作系统真实的操作系统源代码作为实践场景,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在操作系统知识中融合信息安全专业知识,实现操作系统知识和本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刘功申《操作系统》说课视频

为支持教师参赛,教学发展中心在大赛之初组织大赛宣讲会,面向校内教师进行大赛解读及优秀案例分享;在参赛过程中,除了组织老师参加复赛培训之外,开展了多轮次磨课,邀请多位校内资深教学专家为参赛教师打磨复赛说课视频、教学设计表、教学日历等参赛材料,帮助参赛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梳理课程建设思路,更好地呈现混合式教学成果。

我校参赛老师表示在参赛中获益良多。梁如冰老师表示,大赛提供了老师互相交流与学习提高的机会,备赛过程中对整门课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与思考,反复打磨与不断凝炼的过程使课程建设思路愈发清晰。闫晓晖老师表示,在参赛过程中尝试从同学的角度对课程学习存在的痛点进行了思考,一方面重新梳理了教学流程,更重要的是明确了在未来授课过程中该如何对教学进行改进。张旻老师表示,通过以赛促教方式,对混合式课程建设的理论认识获得提升,并使教学团队得到系统的锻炼。刘功申老师表示参赛过程是个学习的过程,从其他选手、评委、专家那里学习了很多,进一步提升了教学。

“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由上海交通大学发起组织,已举办至第四届。大赛秉持“以赛促建,以赛促用,以赛促教改”的宗旨,引领和促进了高校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本届大赛国赛由清华大学主办,共336所学校764项课程参赛。大赛已被纳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数据统计源,是衡量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生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发挥大赛的示范辐射作用,教学发展中心将基于大赛成果,推广和分享优秀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经验,助力更多教师成长。

供稿:朱莹希

审校:邢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