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校教学评估与咨询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3-07-10 2717

 

7月2日至7月4日,2023年高校教学评估与咨询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本届年会以“困境与突围:数据赋能的教学评价改革”为主题,设置了3个前置工作坊、6个大会报告、20个分会场报告。来自全国70余所高校的200多名高等教育学者、教师和教学发展人员齐聚交大,共话新时代语境下的高校教学评估与咨询。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王丽伟、主任助理邢磊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务长吴静怡为大会做开幕致辞。吴静怡指出,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主要基于定性评价,会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人才培养不充分等问题,无法应对多维度、多元化、多主体需求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大数据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评价转型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方向,交大在数据赋能的教学评价改革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基本实现全程数据化、精准量化,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吴静怡强调,教学评价改革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需要广大师生合力推进、广大高校携手尝试,希望此次研讨会能够更好地助力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保障体系的建设,推动高等教育教学评价迈向新发展阶段。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务长 吴静怡)

 

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王丽伟做题为“教学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评估-培训-认证’三位一体教学能力提升体系”的主旨报告。她首先结合教师教学发展体系建设的障碍和瓶颈问题,系统性地阐述了评估、认证、培训三位一体、互相促进的教学核心素养框架(英文简称“FACULTY”)。其次从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和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现实需求出发,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所推行使用的多元教学有效性评估(英文简称“MATE”),该评估突出评价的科学性和形成性,可以通过及时、多元的教学评价反馈,清晰地呈现课堂中的可改进之处,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最后展示了以教学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发展体系,希望该体系能够为高等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主任 王丽伟)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杜瑞军做题为“质量文化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师教学投入类型及特征”的报告。杜瑞军指出,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学生的学习需求越来越多,教师的年龄和职称结构都发生了变化,高校教师教学投入受到挑战。他介绍了关于中国高校教师教学投入的研究项目,将高校教师教学投入类型划分为“高服务-高互动”“高服务-低互动”“高问责-高互动”和“高问责-低互动”四类,分别用使命型、自主型、活跃型、消极型予以命名。杜瑞军认为,教师教学投入与教师所感知到的环境紧密相关,他引入质量文化的概念,系统性地阐述了何为响应性质量文化、应付性质量文化、维持性质量文化、再生性质量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杜瑞军)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杨健做题为“面向高质量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设计与质量保障”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近年来船建学院在教学改革上的探索、尝试与成果。学院以教学改革为动力引擎,明确将“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OBE理念作为教改的指导原则,在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的有序组织下,逐步推进针对教学质量保障与教学能力提升的多项举措,全力打造“BEACON”体系,在造、督、咨、导、育、改六个方面集中发力,形成了持续改进的高效机制。其次分享了构建学科知识地图这一新理念。教师可以从课程学习、课程建设、搭建课程体系这三个层面,充分利用知识地图的价值,助力培养专业人才。最后,杨健对学院开展的多轮MATE评估进行了总结,他认为MATE评估采用多维、详细、客观的评价方式,在多维度体现教师个人能力、支撑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丰富个性化咨询反馈信息、支撑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为评价教学工作提供参考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杨健)

 

超星泛雅集团总裁、研究院院长秦波涛做题为“基于大数据促进教学评价与教师成长”的报告。他指出,数字化教育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教学数据,超星平台对其进行了充分的采集利用,构建了智慧教学系统、智慧教室、智播课堂、直播系统等教学大数据分析系统和教学大数据中心,应用于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三个层面。秦波涛结合超星平台实例,介绍了基于OBE教学理念打造的学习管理系统,将精细化的教学管理与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分析结合起来,利用平台不断采集数据,形成专业目标、课程目标、学生个人目标的统计分析。最后分享了大数据如何助力教师个性化培训和教师发展,期望未来进一步将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平台相结合,开展个性化培训,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超星泛雅集团总裁、研究院院长 秦波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苗启广在线做题为“AI赋能教育,数据驱动评价”的报告。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大语言模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应用,催生着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未来的教育将进入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共进的时代。苗启广主要介绍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具体阐述了AI赋能教学,促进教与学效果提升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对基于伴随性数据驱动的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分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苗启广)

 

香港理工大学教学发展中心总监陈小华、教育发展主任陈峻笙做题为“积极发展学习分析,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案例反响”的报告。在当今技术和教育环境不断变化发展的背景下,在线教学越来越受欢迎,并产生了大量可以用来分析的数据。香港理工大学利用这一机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数据相结合,进行教学评估和评价体系的改革。陈小华主要介绍了香港理工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工作的主要构成,以及他们在教学改革上所做的创新性突破,包括开发先进的学习分析工具为学习和教学数据提供有价值的反馈,融合人工智能增强决策能力以及利用学习分析进行课程评估和影响研究。陈峻笙分享了香港理工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学习分析团队在使用学习分析技术时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方式,包括如何选择正确数据、如何获取数据、如何分析数据、如何跟进结果等。

 

(香港理工大学教学发展中心教育发展主任 陈峻笙)

 

东南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汤勇明做题为“教师个人及专业教学的预警机制探索——基于东南大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的运用实践”的报告。他讲到,近年来东南大学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建设,希望实现教学实施、教学质量评价、教学培训三个方面的螺旋递增式过程,形成教学质量闭环管理体系。汤勇明结合丰富的案例,从教师个人与院系专业两方面,重点介绍东南大学的教学质量预警机制。期末学生评教低分、过程性学生评教问题集中反馈、督导听课问题反馈、领导听课问题反馈、其它问题反馈渠道等途径均会触发预警,预警非问责,预警的目的在于问题核实后的帮扶。经实践证明,在触发预警后,经过帮扶的教师在新授课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好转,说明预警机制能够有效地保障教学质量。

 

(东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 汤勇明)

 

 

 

除了精彩纷呈的大会报告,本届年会还开设3个前置工作坊与4个分会场。前置工作坊分别是北京大学范逸洲主讲的“运用学习分析开展形成性评估的路径、工具和实践”、北京大学汪琼、刘敏主讲的“教学中可能遇到的伦理冲突”、上海交通大学邢磊、邱意弘主讲的“教学咨询的方法与技巧”。

 

分会场分别由山东大学朱征军、北京理工大学庞海芍、《高教发展与评估》编辑部金诚、东南大学汤勇明主持,设置了共计20场研究报告,紧扣大数据与教学评价的融合创新问题,围绕各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实践经验,展开了丰富的交流。

     


 

本届年会,共收到60余项高校教学评估研究投稿,经专家评审,共评选出3项最佳教学研究论文奖,由《高教发展与评估》编辑部主编金诚为获奖老师颁奖。

 

 

 

 

大数据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评价转型提供了重要机遇。本届年会直面当前教育教学评价所面临的多主体价值需求重视不足的问题和实践困境,探究基于循证的科学的多元化评估与咨询规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24年,东南大学将接力承办下一届高校教学评估与咨询研讨会。时代引领,数据赋能,新时代的高校教学评估与咨询的创新与改革永远在路上!

 

撰稿:蒋清州

摄影:苏小白 李修远

审核:张兴旭 邢磊 王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