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活动旨在通过模拟哲学家沙龙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哲学思想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本案例属于本课程思政主线“人文素养”的内容。
活动准备:教师事先选定若干中法哲学家的代表思想和作品,如孔子、老子、卢梭、伏尔泰等,教师制定本次哲学沙龙讨论主题,例如“生 - la vie”、“死 – la mort”、“自由 – la liberté”和“情谊 – l’amitié”等。将学生分组,每组代表一定时期或流派的哲学家,比如先秦组、文艺复兴组、启蒙运动组、近现代组等。
活动过程:学生自愿进入各个小组,研究其代表的哲学家的主要思想,并用法语进行展示。在课堂上,模拟哲学沙龙的环境,各组轮流发表观点,同时对其他组的观点进行回应和讨论。教师引导讨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沙龙中来。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当堂反思。
此哲学家沙龙活动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们对哲学问题的兴趣,并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不同的文化和哲学观点。学生们用法语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和反思,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都进行了高质量、高人文含量的沟通。
此案例模拟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意识和公共卫生问题认知能力,通过假设场景让学生扮演派往非洲的医疗援助团队的一员,解决当地面临的健康和环境问题。本案例属于本课程思政辅线“医德医风”的内容。
活动准备:教师提供关于非洲某地区的基本背景信息,包括当地的卫生状况、常见疾病、水资源状况等。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选择一个特定的公共卫生问题,如清洁水资源、传染病防控、儿童营养不良等,而后分组进行,每组选择一个焦点问题,研究相关的解决方案,并用法语进行汇报。
活动过程: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主题开展研究,准备介绍所选问题的背景、当前的挑战以及具体的解决策略。利用课堂时间,每组以报告形式向全班展示其研究成果和提议的解决方案。这些报告需要用法语进行,以练习专业术语的应用和语言表达,其他组成员提出问题和建议。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当堂反思。
本案例实施过程中,学生表现出高度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在各个小组内部积极交流意见,共同探索解决方案。这一现场模拟活动提升了学生的投入感和责任感,通过处理国际卫生问题,在提高法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医疗实践的理解。
本案例旨在通过实地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国现代思想史和中法文化交流历史的理解。同时,通过用法语进行现场解说和讨论,提升学生的法语口语表达能力。本案例属于本课程思政辅线“价值引领”的内容。
活动准备:教师提前用法语为学生介绍《新青年》杂志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文化和政治变革中的作用,解释《新青年》与法国文化的联系,如杂志名为法语的“La Jeunesse”的由来及其象征意义。学生分配到不同的主题小组,每组负责研究并准备一部分内容:如《新青年》杂志的重要文章和作者、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以及《新青年》与法语的关系等。
活动过程:完成教学管理报备后,教师带领学生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馆实地进行教学。教师用法语首先进行总体的现场导览,详细介绍旧址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学生依次在不同的展览区进行法语讲解,内容包括《新青年》的创刊理念、其在文化与思想启蒙中的角色、中国共产党的初期活动以及留法勤工俭学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等。每位学生讲解后,其他学生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共同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当堂反思。
此活动首先增强了学生的法语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在历史和文化语境下的口语表达,同时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新青年》在中国现代史中的重要作用,了解革命先辈们的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场景中,不仅得到语言学习的获得感,也得到有效的历史与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