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 ( 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简称SUTD) 始建于2009 年,为新加坡第四所公立研究型大学,第一批招生于 2012年进行。SUTD 建校之初就确立了“设计”在大学教育中的战略性地位,并以塑造了大胆独特的教育风格,成为本科工程设计教育领域的引领者。
SUTD校园空间设计直接体现了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课程设置,发挥学校的创新精神,促进了跨学科的接触交流;在专业领域、校园和社会之间建立了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学习空间的设计通过学生、教职工、专业人员以及互动空间的非线性连接关系,提供了激发创意和创新的机会,创新体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见图1)。
图1:SUTD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校园学习空间设计
SUTD以设计驱动创新,把创新基因植入教与学全过程和每一个学生的血液之中,具体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把创新设计提升到学校建设的战略高度,甚至完全渗透到本科学业全过程,这超越了全球许多正在开展工程设计教育改革的工科院校; 其二,打破以往工科院校中学科、专业间相互独立的局面, 不设院系,开设四个主要学科:建筑与可持续设计、工业设计、工程设计及信息科技与设计。以上述四个跨学科设计专业取代传统工程专业学位,真正体现现代工程设计的综合本质。
作为MIT在本科教育领域唯一的重点合作伙伴, SUTD的建立从侧面为我们提供了窥探全球顶尖工程设计教育未来走向的窗口。2018年,SUTD在MIT发布的《工程教育艺术的全球现状》( The Global State of the Art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报告中,被选为“工程教育领域最为重要的新兴领导者”案例,并排在首位。
一、教育愿景:
通过创新设计培养根植于技术的领导者与创新者
SUTD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精通数学/科学/技术、有创造力和创业精神、具备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的广泛视野,且与现实世界相连通的领导者与创新者。SUTD希望这种人才具有深远抱负并怀有信心和勇气去迎接全新的想法和挑战,具有质疑精神且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SUTD认为致力于创新设计是学校通往这一目标的最佳路径。为此,SUTD 以“大设计观”( Big—Design) 作为其工程设计教育的核心理念。该理念突破“设计即为产品原型设计”这一狭义理解,更加关注人类的需求和愿望,在横向上包含建筑设计、产品设计、软件设计、系统设计以及所有基于技术的设计; 在纵向上容纳概念、开发、原型设计、制造、操作和维护在内的完整价值链; 同时其还涵盖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等其他领域对工程设计影响的理解。大设计观容括了一切关于设计的艺术和科学,体现了 SUTD 对现代工程设计活动的深刻理解,与新工业革命时期工程设计的内涵具有异曲同工之意。
二、课程和教学过程重构:
围绕设计驱动创新的理念,构建了以4D设计体验为特色的多元体验式课程教学体系
SUTD 采用三大举措确保设计驱动创新的“大设计观”理念渗透到本科工程设计教与学的全过程,尤其体现出高度整合和强调体验的特征。
1. 聚焦 “产品设计、系统设计、服务设计”的多学科专业设置。学生在第一年即新生年以小班化形式开展共同学习,从第二年开始专攻建筑与可持续设计( ASD)、工程产品开发( EPD)、工程系统与设计( ESD)以及信息系统技术与设计( ISTD) 四个多学科专业之一。其中,ASD专业面向数字时代的未来建筑需求, 利用大数据以设计智能城市、从事先进数字制造及建 筑设计等; EPD 专业培养学生进行技术密集型产品/ 系统的概念、设计、实施和运营方面的创新,重点在 针对跨越传统学科界限如涵盖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工 程、机器人、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领域的产品与系统; ESD 专业专注于大规模复杂系统的设计、分析、 优化和管理,包括金融服务、供应链和物流、医疗保健服务、国防与安全、能源生产和分销等; ISTD 专业集成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和信息系统等传统学科,聚焦于人类和机器交互作用的系统设计。这些高度整合的专业一方面呼应大设计观中提及的三大设计内容———产品设计、系统设计、服务设计,另一方面完全契合了新时代情景中工程发展的先进方向。
2.重视学生在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以EPD 专业为例 ( 见表1) ,在为期3.5年的本科学位计划课程中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 ( HASS) 课 程占比高达22%,几乎每学期学生都会接触。这些课程从拓宽学生学科技能和让学生沉浸于联结跨越 不同学科的前沿工程领域两方面,增强学生对工程 设计的全面认识,激发学生进行创新设计。
表1 EPD 专业本科学位课程结构表
资料来源: EPD.Curriculum Structure. https: //epd.sutd.edu.sg/
3. 注重在全方位设计体验中强化学生的设计思维。SUTD 不仅开设多门独立设计课程 ( 如EPD专业开设的设计导论、工程设计与项目工程课程),教授学生从基本设计概念、问题分析、原型制作、方案测试到项目管理的全面设计知识,更重要的是其强调在循序渐进的持续体验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除常见的顶峰设计外,SUTD开发并实施“4D”( 4-Dimension) 设计体验,向学生提供嵌入于单门课程的1D设计体验、跨越多门课程的2D设计体验、跨越时间的3D设计体验和由学生主导的4D设计体验,将设计融入到本科工程教育教与学的方方面面(见图2)。每位SUTD学生在完成学位课程过程中将参加20~30个强化设计项目。
图2: SUTD本科工程设计教育的课程结构 (以EPD专业为例)
资料来源: EPD. https: //epd.sutd.edu.sg/education/undergraduate/curriculum - structure/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
基于设计的学习模式、小班化教学组织形式、问题导向式教学
1. 基于设计的学习模式。基于设计的学习模式(Design-Based Learning, DBL)是通过设计来整合培养过程,在以设计为主线的培养过程中突出集成性、创造性与实践性。因而要求所设置的设计环节是系统的,涵括概念设想、创新设计与产品设计等多方面(见图3)。DBL的课程观同样还强调围绕设计流,将课程设置课群化、模块化,让学生能根据目前所处设计阶段自主地选择所需课程。
图3:SUTD的DBL学习模式创新
2. 采用小班化教学组织形式, SUTD每年招收约450名左右的学生,在新生年所有学生选修共同课程,但学校仍然采用小组化的授课形式在专门教室进行学习和研讨。
3.采取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实际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间相互 合作并主导工作进程,创新有效地解决工程问题,教师只在必要时进行辅助指导。
四、支撑条件和环境:
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的环境营造
充足的软硬件资源、紧密的外部合作伙伴、全力提供支持服务的教育领导者、先进的教学支持平台四大要素构成了SUTD工程设计教育全面协同的支撑环境。一方面对SUTD 本科工程设计教育教学的开展发挥支持性作用,另一方面也制约着 SUTD本科工程设计教育教学的整体设置和走向,两者之间处于相互促进、彼此制衡的关系。
校园环境和学习空间的营造主要围绕四门主要学术课程:建筑与可持续设 计(ASD)、工程产品开发(EPD)、工程系统与设计(ESD)及信息系统技术与设计(ISTD),校园育人环境通过汇聚人才、理念和创意,扮演着教育进步的催化剂和传播者的角色,成为了科技创新和学生成长的驱动者。通过与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合作,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同时融合了东西方最优秀的实践经验和价 值观念。SUTD的校园学习空间将促进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课程及研究的四大学术支柱的跨学科融合和交流(见图4)。
图4:SUTD创新校园环境的总体布局
综上所述,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高度重视工程设计教育并实施了大胆而独特的变革,其经验主要体现为大设计观理念、多元体验式课程体系、创新综合的教学方法以及全面协同的支撑条件。
参考文献:
[1] Dr. Ruth Graham. The Global State of the Art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R].Cambridge: MIT, 2018:65.
[2]王沛民. 工程教育的目标、模式、核心: 问题 与思考[J].浙江大学教育研究, 1989( 1) :16-21.
[3]李肖婧、吴伟、许国动.工程设计教育的全面革新: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实践[J. 高教探索. 2019(10) :59-65.
[4] NAE.The Engineer of 2020[R]. Washington,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4:34.
[5] Christopher L Magee,Kristin L Wood, et al. Advancing DesignRresearch: A“Big- D”Design Perspective[C]//Amaresh Chakrabart,Raghu V Prakas. Global Product Development. Springer, 2013:41-60.
编辑:王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