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不仅是因其世界顶级的科研和资源水平,还在于将这些科研与资源用于提升大学的教学和学习质量。剑桥大学的办学宗旨在于通过国际一流的教育、学习和科学研究来服务社会。在英国“卓越教学框架”(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 TEF)下,剑桥大学将以学为中心理念转化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实践,将教学质量纳入学校治理与资源配置的核心机制之中,重塑一流大学既追求科研卓越又追求教学卓越的新生态。
一、以学为中心:从三大维度树立教学质量的标杆
剑桥大学主动将自身纳入英国卓越教学评价体系。TEF的评价体系由三大评价维度和三组评价证据组成。①TEF不局限在课堂教学,而是将“卓越教学”界定为三大质量维度,包括课堂教学质量、学习环境、学习成果与收获。②TEF采纳三组评价证据对三大质量维度进行衡量和评估。其中,以六大核心质量数据以及“分离度量”数据为主要参考对象,辅之以基准化处理数据、院校补充报告及数据。评审员与评价委员会综合这三大证据来源,评估院校的教学卓越性,给出金、银、铜牌评级(见表1)。
表1:TEF评价体系与支撑数据
注: (1)NSS:测量大学生教学与学习质量满意度的“全国大学生调查”;(2)HESA :“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发布的英国高教统计报告;(3)ILR:考察大学生学业深造情况的“英国个性化学习者数据库”;(4)DLHE:关注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英国院校毕业生去向数据库”。
以学为中心理念贯彻卓越教学评价体系的全过程。首先,TEF的六大核心评价指标全部聚焦学生视角、学习过程与产出,包括三个主观学习体验指标和三个客观学习成就指标。其中主观学习体验指标涉及的观测点与问卷设计均指向学生最为关切的问题,是对学生选校过程、就学经历与学业成就产生切实影响的关键因素。上述一系列以学为中心的质量标准的确立,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提供了崭新视角,扭转了学校评价偏重科研和学生视角缺席的问题,丰富了人们对于一流大学内涵的理解,重塑一流大学卓越教学理念和标杆。其次,学生代表作为评审员深度参与到FEF的评价过程之中,最大限度地彰显教学质量的学生视角与学生诉求。学生对于学校教学的要求与期待实质上影响高校的评级,进而影响到学校的发展方向。
二、学习督导制度:为剑桥大学卓越教学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2017年6 月,剑桥大学接受英国“卓越教学框架”专家组的第二轮评估, TEF评估专家小组对于剑桥大学的本科教学质量授予“金牌”称号。专家小组的具体评价包括: ①基于小组学习和积极指导基础之上的学生学习经历,帮助剑桥大学的学生向世界顶级学者学习并能得到个性化学业指导。②剑桥大学的本科生有广泛的机会参与世界顶级学者的科研项目。③剑桥大学一流的设施提供了高质量的世界顶级实体和数字学习环境。④剑桥大学的课程设计体现了一流水准,内涵严密、外延拓展。⑤剑桥大学对弱势群体学生提供包容、个性化的支持,对学生职业发展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指导。
剑桥大学的本科教学质量“金字招牌”的取得得益于学校对卓越教学的追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注重学生的理性训练,也注重人格塑造,注重自由教育和知识的内在价值,强调发挥个人才智和潜力。本科教学包括讲座课、讨论班和实践课,由各学院负责管理。每一个本科生在学院注册时,学院为其指定一名导师和一名学习指导员( Study Director)。导师对其指导本科生的生活和纪律负责,并指导其成长和发展。学习指导员则负责其指导的本科生的学术发展,对学生在学院里的学习活动负责,并为学生提供有关课程学习方面的建议。
剑桥大学建立了本科学习督导制度。通常2-3个学生安排一位学科领域的专家教师作为学术导师对某一特定专题做深入讨论。大部分学术导师为大学或学院的学术人员或博士后研究人员。担任学术导师的教师必须接受大学人力与职业发展部 (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以下简称 PPD)开设的“本科生督导”培训课程, 让导师们学会如何帮助学生从督导中获得最大收益,帮助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
剑桥大学学生在每年的全国大学生民意调查(NSS)对督导活动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2016 年,89%的学生对大学督导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95%的学生认为剑桥大学的课程富有挑战性。导师制使得教学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优点、不足和具体的学术兴趣实现量体裁衣。本科学习督导制度中的导师一般由学院安排,包括论文和项目,针对性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同时,导师和学习指导员可以调整督导团队人员以保证团队运作良好。一个专业的所有学生一般会接受标准时数的督导,但如果遇到问题或困难,学生可以要求额外补充辅导。这种由导师和学习指导员提供的持续个性化支持在帮助学生学业成功方面是高度有效的。
剑桥大学的学习督导制度体现了剑桥大学“两个独立而又交叉的空间、两套支持体系、两个平行的知性世界和社交世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了导师的缄默知识,让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锻炼了从新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缄默知识弥补了正规教育形式的缺陷,让学生学会了思考。一方面,导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培养他们独立学习、思考的技能; 另一方面,导师不是信息传递者,而是批评性的指导者,帮助学生选择研究方法,挖掘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它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给的信息,而是让学生积极投入其中。缄默知识使学生获得分析问题的新视角,学生将在导师那里获得的缄默知识通过自己的吸收内化为个人的缄默知识,同时这些缄默知识也会影响着学生以后在专业学习中的行为,并以特殊的形式显现出来,也就是实现了由缄默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即知识的外显化。
三、卓越教学文化:引领剑桥大学教与学变革和创新
剑桥大学在数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卓越教学文化和荣誉感。追求卓越教学的文化氛围,从人的价值层面和精神领域入手,改变人们的态度与习惯,改变人们做人做事的方式, 使学校的规章制度、标准准则能得到真正有效地贯彻执行。
剑桥大学具有重视高质量教学的文化。学校晋升教授或讲座教授(Reader)必须对本科或研究生教学工作做出切实有效的贡献,晋升高级讲师 ( Senior Lecturer) 则要求在教学方面一贯优秀。剑桥大学1994年开始,每年向教学业绩突出和教学改革创新人员授予皮尔金顿奖 ( Pilkington Prize)。每年12位教学卓越的教师获得此奖, 由学院和系推荐候选人,最终获得者由 CCTL 指导委员会选举产生。
剑桥大学形成了重视学生参与的文化。剑桥大学副校长阿里森·理查德曾说过,剑桥大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是因为其培养了无数的世界一流的学生。她认为,大学是因培养学生而存在的。落实在学生培养,剑桥大学也更关注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强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质量保障与提高事务中,学生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重视学生意见反馈,满足学生对教和学的需求,听取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意见,帮助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技能,从学生角度对大学运行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同时帮助学生参与自身学习组织和大学治理工作。学生参与还表现在由学生自己评出的教学奖项 ( Student Led Teaching Awards),由学生组织评选出卓越的教学和教师。这一评奖活动中学生参与热情高涨,从2014年首届提名 192 位教师, 2016 年上升到703位提名教师。 此外,大学还采取了多种形式来收集学生对于课程和学院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学院和系高度重视学生反馈,对于学院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有着重要影响。
剑桥大学具有重视科研引领教学的文化。剑桥大学的科研实力举世公认,大学鼓励教师将研究专长用于指导其教学。学校重视学术性的专业与课程:剑桥大学在专业领域培养精英的基础上,凸显学术知识和文理兼收的倾向,学术性课程的地位比非学术性课程的地位要高。学术人员和学生指导教师之间开展了合作 研究项目,在传统“科研引领教学”模式之外,提高了学生的体验。本科阶段,学生们就可以参与丰富的、高质量的科研项目,尤其是理科的毕业项目,是学生与学者们合作完成的。很多学院和系还为学生提供了课外机会,例如暑假科研项 目,工程系对其本科生科研项目提供了为期10 周的暑假岗位,每年约有 60- 70 个项目。这样的活动使得本科生有机会获得科研指导,收获更多在学术环境中的工作经验,掌握可迁移技能,并对某一具体学科领域拥有更深的了解。
以卓越教学实现卓越学习成果的文化。TEF就业数据中显示,剑桥大学毕业生在高技能就业领域获得显著成功。此外,更多数量的毕业生选择了继续学习深造。19. 6%的毕业生毕业3 年后处于深造或“边工作边深造”状态,相比之下罗素集团其他大学的同一比率为16.7%,整个英国高等教育领域平均比率为 11.1%。剑桥大学的学生在求学期间培养了卓越的可迁移技能。在督导活动中,学生获得了如何参与学术讨论及与专家学者学术争辩的能力,学生形成了如何得出结论及反馈意见的能力,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信息和观点中迅速准确地吸收意见,并将其运用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在所有的学科中,督导帮助毕业生有效交流 (书面或口头)、展示观点、客观评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对于独立学习、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时间表以及每一年的考核测试都有效培养了学生管理资源和时间、 优先和按期完成任务的能力。大学的职业服务中心根据毕业生就业率以及就职情况数据对学院和系进行定期评估,主要评估课程如何有效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及就业技能方面的成功。
由此可见,作为一所世界公认的一流名校,在新的形势下,将追求教学卓越和追求科研卓越放在同等地位,将教学视为一种学术目标,鼓励教学卓越并将其视为该校百年质量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通过主动参与英国卓越教学框架的评估,将以学中心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之中,将卓越教学质量纳入学校治理与资源配置的核心机制之中,重塑一流大学既追求科研卓越又追求教学卓越的大学文化,找回一流大学“具有灵魂的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