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教师对"卓越教学"的追求是大学教与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动力。教学发展中心以促进教学和培育卓越教学文化为重要使命,针对教师不同发展阶段实施多样化的发展项目,设立“教学发展基金”,支持教师开展教学变革和创新;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以赛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设立“卓越教学奖”,奖励在追求教学卓越过程中成效突出的教师。“卓越教学之路”栏目的设立旨在讲述教师追求教学卓越中教与学的故事。
陈火英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第四届卓越教学奖”获得者
多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团队致力于本科研究性实践教学理念的推广、 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探索实践。在进行实践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时,从激发与培养学生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入手。通过创业讲坛、新生研讨课、综合性大学先进的 科研平台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倡导教学与科研融合,以教学促科研,以研究成果丰富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大学生的实践项目。在研究性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时,通过验证性实验让学生相信科学; 通过开放性、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时数占实验总时数的78%,研究性实践教学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性实践教学的理念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实践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实践教学资源配置和环境条件等,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渐突出。因此,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配置,提高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率和效率,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实现高素质创 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我们在建设研究性实践教学体系时,坚持系统性、层次性、多样性、探究性与开放性五个基本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将实践教学课程单独设课,系统重组整合,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相配套。在系统重组整合中,注意解决各实践教学课程之间的 人为割裂和实践教学内容重复,防止重要的实践教学 内容缺损。
2 层次性原则
将实践教学课程按理论验证性、设计研究性、综合技术性三个层次设计。区别不同学科专业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确定三个层次的比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案。
3 多样性原则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性实 践教学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主动去获取相关知 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 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是研究性实践教学的精髓。探究性的实践教学,是以“问题研究”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进行思 考和实践。实践过程中,把每一项实践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引导学生从研究目的、研究的方法及研究的技术路线开展实践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善于质疑,自主探索,敢于创新的热情。
5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 实践教学内容的开放,研究性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实践教学在统一教学大纲规定下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 由学生自主设计实践项目,学习和探索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实践教学形式的开放,研究性实践教学的形式 要注重课堂、教材与课外相结合; ③教学时空的开放性,即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教学场所。研究性实践教学将学生带出课堂,在实验室、教研室中进行,或者走进企业、在社会中进行调研等,充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性知识,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二、研究性实践教育体系设计
研究性实践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由浅入深涵盖四个阶段,即启蒙阶段、发展阶段、提高阶段、综合提升阶段(见图1)。
1 启蒙阶段
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首先要对所从事的工作(行业)有兴趣。在综合性大学要让学生对农科感兴趣是具有很大挑战的。因此,首先要鼓励农科不同领域的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资深教授为新生开设研讨课,学生除了收获到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外,还能体会到农科的意义、价值。
2 发展和提高阶段
从二年级开始,邀请各类成功人士开设创业讲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大多学生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进入教师实验室进行各类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研究,并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一系列的社会调查活动。也有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要求学生在本科阶段必须获得一定的科技创新课程学分,并将科技创新学分“固化”在每个专业的培养计划之中。并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学生参与此类创新活动的途径、数量,保证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质量。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科学前沿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让每一位学生在四年内有2到3次参与创新活动的机会。学生获得科技创新课程学分的途径有参加学校本科生研究计划(PRP) 项目、参与国家创新性实验计划 及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上海交通大学暑期科研见习计划、“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等。此外,我们组织实施的PRP项目还吸引了不同学院的学生参加。
3 综合提升阶段
即毕业设计(论文) 阶段。毕业设计(或论文)是为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而必须完成的一次极为重要的综合性专业实践训练,要以一个高峰体验课程来完成对大学生本科教育的终结。学院鼓励学生尽早投入到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去,要求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贴近实际,严格管理,确保质量。学院制定了关于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意见。提倡毕业设计(论文)与本科生研究计划(PRP)、 学科竞赛和就业相结合; 课题的选择贴近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并有一定学术性;并且确保学生一人一题。鼓励不同专业或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结合和交叉。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情况能全面反映培养目标要求,毕业(设计) 论文选题与科研项目、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比例逐年提高。
三、基于研究性实践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
1 教学与科研融合的实践
多年来,我们一直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教学促科研,以研究成果丰富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大学生的实践项目。倡导教师的研究室为学生创新项目提供平台。学生以基本技能训练和科研兴趣培养为切入点,通过参与具体科研项目,科研小组共同攻关,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合作精神 和沟通能力。鼓励各类科研基地为创新教学提供平台,以植物生物技术创新基地为例,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大部分是国家“973”项目、“863”项目或省部级重点项目。
2 以实践基地为依托,训练学生综合能力
我们重视实践基地建设,认真组织指导专业实习,教学实习,并积极建设校内基地,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目前校内基地4个,校外基地14个,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训练中心一期工程已初步完成建设开始投入使用。我们组织5个专业的三年级学生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研究所、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上海出入境检疫检验局等校外基地开展为期2 周的专业实习,各专业的实习点上都配备2 或 3位指导教师。 学院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先后投入100 万元科技创新创业基金,营造了浓厚氛围,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植物生物技术专业结合网络盛行的“开心 农场”的管理经营模式,建立“开心农场”,给学生一定的设施空间,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自主选择种植各种植物,学生自主管理,学期末让学生完成实习报告, 正做到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种植与经营相结合。动物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开展“关注动物福利”主题宣传调查工作的活动,暑期“宠物医院”的实践活动。资源环境科学学生开展“农村水污染处理”的调查与实践活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结合“食品安全”社会热点,每周深入到居民区菜场,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快速检测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学生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农业管理技术,在经营中积累农业企业的运作能力,缩短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期。此外,园林专业自创办起,作为教学实习的一部分,在二年级暑期都要到黄山风景区进行为2周的户外风景写生,在3年级到苏州、杭州开展2 周的庭院设计、植被识别的专业实习。
综上所述,“研究性”赋予了实践教学的新特质: 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内容、形式和结果的开发性;过程的启发性和结果的创新性。研究性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着重在实践中让学生自主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其他重理论化教学方式的补充和发展,但是并不能独立于其他教学方式之外或者完全取代其他的教学方式。开展研究性实践教学,要合理安排好每一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较早熟悉和接受研究性实践教学,在实验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设计等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贯穿实践教育的思想,通过课堂内外各个环节,全面构建完整的实践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陈火英,陆小毛,吴 娟, 庄天明. 现代农科本科研究性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 实验室研究与 探索, 2014, 33(2): 179-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