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学|微课视频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探索与思考

2021-11-08 2656

READ

教师对"卓越教学"的追求是大学教与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动力。“卓越教学之路”栏目的设立旨在讲述教师追求教学卓越中教与学的故事。

 

孟青青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药物化学和分子影像学,研究方向为肿瘤治疗药物及诊断试剂的设计合成。担任《药物化学》,《大学化学》课程主讲,曾获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新秀(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三等奖(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2018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020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获上海交通大学优异学士学位论文(top1%),指导本科生科创项目获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杯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微课视频?

它怎样辅助学生的自主学习?

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一起看看《药物化学》课程团队是怎么做的

 

微课程(Micro-lecture)最早由美国的McGrew教授提出,雏形为60秒课程,供大众在非正式的学习场合进行学习,这60秒的课程可分为概念引入、解释和举例[1]。微课程因其“短、小、精、悍”的特点而备受教育界的青睐,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个性化学习的优质资源。微课视频是微课程重要的配套资源之一,微课视频时间短,可重复观看,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在课程预习、重难点讲解和课后复习中均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在高校的各类课程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2-4]

 

 

一、疫情期间“微课视频”辅助学生自主学习

2020年,为了应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大部分理论课程以直播授课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式开课,充分利用已有的和新建的线上资源开展远程教学。以《药物化学》课程为例,采取线上直播的方式实现远程授课,同时在Canvas平台上提供由主讲教师录制的围绕各个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微课视频,方便学生在课后通过微课视频来自主学习,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消化课堂上存疑的知识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点播观看。

在课程进行到中期时,我们针对微课视频的使用情况在Canvas平台的讨论区做了调研,结果显示超过80%的同学观看过微课视频,约半数同学表示会优先选择微课视频代替课堂的实时录像进行复习。由此可见,微课视频对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产生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二、后疫情时代“微课视频”的应用探索

后疫情时代,在学生回归校园,恢复线下课堂教学秩序之后,如何合理运用线上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线上教学期间微课视频录制的经历推动了我们对于利用线上教学手段和资源促进线下教学的深度思考:是否能针对线下课程的特点寻找新的切入点,通过制作微课视频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呢?

(一)聚焦教学“真”问题

从2008年开始,我们在《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中英双语教学尝试。为此,课程负责人李绍顺教授组织国内10余所院校药学院药物化学教学的骨干教师编写了《药物化学》双语教材,该教材于2009学年开始在我校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使用。在新教材使用之后,从学生反馈得知,虽然教材中已对专业词汇进行了注释,但学生在课前的预习中依然会陷入对语言和专业知识的理解困境,大大影响了课前预习的效果,进而使课堂听课效率下降。基于对此现实问题的考虑与分析,我们希望通过制作5-10分钟的微课视频作为辅助的预习素材,视频内容包括对即将讲授内容的概述与预习指引,希望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预习视频来提高学习效率。

(二)构想与设计解决方案

我们的基本设想是将BOPPPSBridge in, Objective, Pre-assessment, Participatory learning, Post assessment, Summary)教学模式中前三个部分放在预习视频中,在课前使学生对内容有概括性和全局性的了解,以便学习内容在课堂上再次呈现时能增强学习效果。

与以往单纯的教材预习方法相比较,微课视频预习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

优势一:学生在完成了预习视频的观看和课前测验之后,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形成了相对条理化、清晰化的认知;同时也对未知的知识产生了疑问,能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优势二:将课前测验的结果在课堂教学前反馈至授课教师处,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的问题,为课堂授课内容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1. 微课预习视频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微课预习视频与微课程有所不同,前者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学习效率,而微课程中的视频本身是教学的核心,因此微课预习视频的制作在内容选择与组织上与我们前期录制的微课程并不相同,不是简单地将各个课程知识点放在预习视频中详细讲解,而是要将课堂授课内容的全局和思维导图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进行教材预习和课堂授课前对课程内容的构成及各知识内容的关联有清晰的认识,在预习时清楚本章节中的重点内容,建立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

基于此,我们选择授课章节的思维导图作为预习视频组织中的核心内容,围绕此核心内容对各代表性药物的相关信息进行提问,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

 应用案例:

在本学期微课预习视频的试点应用中,我们选择了麻醉镇痛药物、胃肠系统疾病治疗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三个代表性章节制作微课预习视频。

  • 麻醉镇痛药物章节中,授课重点之一是代表性药物吗啡的特点,包括结构特征、构效关系、结构改造及简化,这些内容相互关联,在授课前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对各个部分的学习与理解起到促进的作用。

  • 胃肠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章节中,西咪替丁的研发是合理药物设计中的经典案例,通过预习视频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研发过程的策略与最终此类药物的药效团结构的关联。

  • 抗病毒药物章节中,除了代表性药物的特点外,两个蛋白酶抑制剂的结构改造是课堂授课内容中将会重点讲解的部分,预习视频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对药物结构改造过程中的一些策略有预先的思考。

微课预习视频制作完毕后,于课前一周上传至Canvas平台,要求学生在上课前一天完成视频的观看及课前测试,在课堂授课中展示课前测题目,让学生在听课后再次判断问题答案。老师根据大家课前测试的答题情况,对易错题进行分析,从而巩固加深学习效果。

 

2. 微课预习视频的应用效果调研及意见反馈收集

我们以量表题的形式制作了调研问卷,便于学生更为精确表述自己对于微课预习视频的感受。从调研问卷收集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对于我们所期待的微课预习视频能起到的促进课程学习的作用中,学生赞同率较高的是:

  • 对梳理所学习章节中的知识框架、提炼重点有所帮助;(超过80%的同学选择较同意及同意)

  • 引发自主思考,督促预习和提高学习效率。(超过80%的同学选择较同意及同意)

    在问卷的最后,我们通过主观题的方式,收集了学生对于微课预习视频的建议和意见:

  • 对微课预习视频制作技术上的建议,包括音频的质量,问卷二维码的清晰度;

  • 对微课预习视频内容组织上的建议,包括延长预习视频时间,设置在问卷完成后提供问题的答案以及希望能提供纸质版提纲配合微课预习视频;

  • 对微课预习视频应用模式上的建议,包括增加视频上线的提前程度以便预留足够的时间观看,推广应用到课程所有章节等。

上述建议为我们今后微课预习视频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改进的方向。

 

三、微课视频的应用展望

通过此次微课预习视频在《药物化学》课程中应用的初步探索,拓展了微课在辅助课程学习中的应用渠道;学生的反馈肯定了微课预习视频对于课堂学习的促进作用,也为微课视频在课程中进一步的全面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目前微课预习视频的内容以思维导图为主,较清晰地提供了知识框架和章节重点,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解答疑问方面仍有所欠缺。我们期望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

  • 在今后的视频内容组织中,可考虑增加具有一定故事性、趣味性、引导性的内容。

  • 在收集到的反馈中有同学表示自己更适合文字阅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习惯与方式,为了让微课预习视频也能对习惯于文字阅读的同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可制作与视频内容一致的预习纲要,与微课预习视频同步发布,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

  • 微课视频在课程中的应用范围也可进一步拓展,例如设计并制作以代表性药物为核心的专题视频。

在上述改进完成之后,我们期待微课视频在《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能起到更好的辅助与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 开放教育研究,2013,(19): 65-73.

[2] 陈杰,王兴. 学生微课在大学物理复习教学中的应用[J]. 大学教育,2019,(4): 92-94.

[3] 王博,朱平,甘淋玲. 医学教学中微课创新设计与应用的探究[J]. 科学咨询,2016,(18): 72-73.

[4] 李 晨,孙 伟,浦奎英,唐静静. 基础力学课程微课体系的构建[J]. 力学与实践,2018,(40): 332-336.

编辑:张兴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