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虞斌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1、教学是开启一扇门,指引同学们发现最美的风景。 2、教学是高擎一把火,点燃同学们心中澎湃的激情。 3、教学是唱响一首歌,激励同学们创新无限的动力。

个人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长江学者。自2012年入职以来一直负责《计算机系统工程》的课程建设。该课程是面向软件学院所有本科生开设的基础必修课,每届约100人,课程评教排名一直稳定地名列前茅。

教师访谈

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问题驱动”+“动手实践”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别对应课前、课中与课后的教学三阶段,以适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工科教学。

  • 在课程内容方面,将“静态切面”与“动态演化”相结合,将网状的知识结构以线性的方式展现出来,将一个个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串起来,引导学生“connecting the dots”,深入理解技术演化背后的底层推动力。
  • 在课堂教学阶段,在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后,立即基于一个新的场景或新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尽快实践所学内容,同时鼓励大家从自己的角度提出质疑,以全方位的理解;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随时调整课堂节奏。
  • 在课后作业方面,设计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课程实验,以巩固课堂知识;每个实验内部再进一步区分不同难度的要求,以解决部分学生“吃不饱”的问题。

学生反馈

2019级同学:“这门课包含了计算机系统、分布式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丰富内容,课程实验设计巧妙,对我的帮助和能力提升非常大。夏老师备课非常充分,且结合热点内容和应用讲解十分细致!”

2018级本科生:“上课的时候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很多,也很善于把握课程内容的节奏,非常喜欢这门课也很喜欢夏老师的授课方式!”

学生作品及成果

2019年,指导本科生同学开发的基于RISC-V处理器的“蓬莱”可信执行环境系统宣布开源,负责开发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优异学士学位论文”;2020年和2022年,“蓬莱”两次获中国 RISC-V 联盟“前沿探索奖”;2021年,“蓬莱”系统相关论文被操作系统领域旗舰会议OSDI录用,并与openEuler等知名开源项目共建软件生态。

蓬莱与openEuler的共建生态相关新闻

“蓬莱”两次获中国 RISC-V 联盟“前沿探索奖”

负责开发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优异学士学位论文”

指导学生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特等奖

推荐人·推荐词

 

候选人精通教材,对授课内容有自己体会,讲课生动,能吸引学生,尤其教学过程中会适当留出问题或给出设问,激发同学们的思考,得到同学们的反馈。课程节奏安排合理,课后作业常有一些的启发性的、促进思维的内容。

作为一门选课学生超过100人(课表显示111人)的大课,学生听课情况好,参与热情高,互动积极。课间与同学交流表明,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好,认为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学习收获大。

候选人对教学和科研有钻研、热情,讲课有体会、有心得,能积极开展课程建设。

 

—— 孟魁、韩正之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