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军
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过境迁,在知识点都忘掉的情况下,这门课还能留给学生什么?也许这才是课程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毋宁说是激发学生对“人”、对“自身”的兴趣。张元济先生说“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理工科学生不应该放弃阅读。

个人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主讲本科生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研究生课程《中国近现代史史料与方法研究》。曾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二等奖,上海市教学能手,上海市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唐立新教学名师奖”、“教书育人奖”个人三等奖、烛光奖二等奖、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等。

教师访谈

教学方法

1.设计教师授课专题

我们的课程是一门历史方向的思政课,重在“过去”,易于“碎片化”与“封闭化”。通过设计近代史“基本议题”,打通过去与现在,促使学生在历史与现实当中思考自身、中国与世界。

2.设计学生讨论与辩论专题

配合教师授课专题,拟定学生专题。一方面创造师生课堂共建与合作的氛围;另一方面在小组阅读、讨论当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交流的动力。

3.必读书目与延伸阅读相结合

从课内延申到课外,以书籍建起理解历史的桥梁。每一个学生专题都有最低阅读篇目,作为讨论或辩论的起点。课堂是有限的,只有阅读才能超越课堂。

学生反馈

学生两年后的来信

亲爱的邓军老师:

不知您是否还记得我?我是18级国务学院的金凌敏。您是我在大学里最早认识的老师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我最喜欢的老师之一。

其实上高中的时候,我不太喜欢历史,更不喜欢近代史。我喜欢看历史剧,但觉得历史书和历史课总是很琐碎、无趣,而近代史给我的印象就是战争等。所以在上近纲前,对这门课并没有太多期待。……

虽然,过去两年后,我感觉自己也不记得什么具体的知识了,但我仍然记得上近纲时那种宁静的感觉。……越上大学就越觉得,能够享受一堂课并且收获心灵的宁静是非常珍贵的体验。大多时候我都很浮躁……很怀念课堂上那种对未知的敬畏和想象的浪漫,虽然已经不记得那些史实,但我依然记得历史曾经给我的感觉。

……

教师节快乐!

学生:金凌敏
2021年9月10日

学生辩论:“如果你参加中共一大,是否会记住开会的时间和地点?”

攻辩之间,队魂凝聚

马院研究生经典读书会

马院师生共作“时代答卷人”,荣获比赛高校组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