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红
农业与生物学院
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创设“自由、开放”学习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开放性”;注重课堂细节,学生在课堂内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掌握教学的难点,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基础知识运用于创新实践。

个人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主讲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动物解剖学》、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动物学》以及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细胞生物学》等课程。2021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及首届“佳和”教学奖,2018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奖(个人奖)三等奖等奖项,4次获评校级优异学士学位论文(Top1)指导教师等。

教师访谈

教学方法

1.“问题导向”式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自主学习”形式,把学生学习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发展其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认同感。

2.“模块设计”式教学

教学内容整合为不同“模块”,使教学内容简单明晰,教学内容相对“简约化”。授课时结合不同的内容模块,“教师问题提出”、“学生自主学习展示”等模块,使教学内容模块与教学过程模块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3.“实践案例”式教学

“专业认知”与“实践创新”相融合,结合兽医临床案例,实现枯燥知识点的生活化与职业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学生作品及成果

动物临床实践手术照片

学生进行剖学标本的识别

本科生参加科创展

指导本科生获得校优秀毕业论文

学生反馈

李新红老师的《动物解剖学》是一门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课程。李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了“问题导向”、“模块设计”以及“实践案例”等三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一门系统研究动物机体各大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动物解剖学》富含大量的专业知识,因此李老师注重在课前以“问题导学”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后以“问题导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交流探讨。另外,李老师基于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将知识点进行了更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板块划分,不仅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还能启发学生进行延伸性思考。最后《动物解剖学》同时也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课程,许多理论知识都需要结合对动物的解剖和观察才能更好的被吸收。因此李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动物标本和模型,而且还引入了一款可视化的交互软件,让我们能看到生动形象的器官内在结构。李老师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注重,对我们专业知识学习无疑是非常重要且有巨大帮助。

彭子君
2018年12月

推荐人·推荐词

 

候选人教学评价效果佳,每门课程评教均位列学院前茅,注重课堂教学细节。

候选人平时一直专注教学,为人正直、严谨,注重言传身教,一心为学生着想,用心教学,在教学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 陈火英 农业与生物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