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知识产权法教研部主任,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院副院长。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担任多家法院检察院的知识产权业务咨询专家。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从事访问研究,曾任职于浙江某中级人民法院。在《中外法学》、《Computer Law & Security Review》等中外杂志发表论文,在《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多篇文章,《中国知识产权杂志》专栏作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获第六届上海交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首届法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教师访谈
教学方法
1.充分准备、引导课外阅读
每次课之前,要求学生阅读文献,可以以讲义、案例(中英文都有)和论文为主;提前归纳争议问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相关典型案例,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要求相关学生在课堂中的短时间内(临时发问,或者PPT报告时不超过10分钟)归纳案件事实、分析法院说理过程。通过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检索、阅读裁判文书的能力。
2.善于研究、保持课堂追问
老师需要对当前在知识产权法领域的前沿问题保持高度关注和研究,善于将研究成果与教学中的知识点相结合,这样才能确保在课堂上不断发问。发问的方式和对象不拘一格,可以采取诱导式、追问式、对抗式等,以此发现逻辑错误,使学生在时刻紧张的状态下真正理解和运用规则、学会辩证思考并启发批判性思维。
3.贴近实践、回应产业需求
知识产权与大国竞争、产业需求、贸易发展等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贴近实践,引导学生思考网络游戏、同人创作、体育赛事、平台责任、人工智能、标准必要专利、商标许可、成果转化等相关产业领域中的创作规律和竞争样态,使学生能够将技术创新、法律规则和市场竞争相结合,更深刻地理解知识产权法。
学生反馈及学生评价
1.课程内容和形式非常吸引人;老师很注重与学生的课堂交流,因此课堂氛围很好,能带动大家思考;课程设置合理,深入浅出;认真负责且有人情人性而非机械复述的老师,用心准备每一节课,考虑同学们的接收情况,精心选择最合适的讲授内容;老师学术能力强,对学生有耐心;商标法虽然是第一次开课,但是感觉一点也没有踩雷;老师讲授得非常非常好,逻辑体系都很完善,可以算是我在交大上得我个人觉得排名前几的课程。
——法学班学生评教结果(来自law3807,law4809两门课程系统的匿名评价)
2.对学生认真负责,对学理知识读到的见解使我豁然开朗、深受启发,让我坚定了报考法律硕士研究生的信心。
——某辅修同学(来自邮件或微信)
3.能记住班上每位同学的主修专业,结合同学主修专业提问,让同学感受被关注、用知识产权法解决主修专业领域问题的必要。
——某辅修同学(来自小红书的视频)
4.这门课程紧密跟踪知识产权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在夯实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挑战,以及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趋势。老师善于通过问题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典型案件背后的知识产权原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适合刚刚接触知识产权制度的初学者,也能够让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在不断思考中获得新的见解,常听常新。同时,老师还非常重视方法论的引导,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教授学生如何批判性地分析问题、构建论证和进行有效的研究,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对个人的专业发展很有助益。
——硕士研究生余蔚琳
5.知识产权前沿课程紧跟实践热点,但又不盲目追热点,而是通过研读争议案例以及融合理论知识,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来龙去脉,进一步深化对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的理解。这门课程广度和深度兼具,旁征博引的同时不缺深入挖掘,能够满足不同法学基础的学生的需求。这也是为何我在硕博期间二度选了这门课,但却很神奇地常听常新。同时,刘维老师在课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案件背后的本质问题,真正做到了启发式教学,让人获益良多。
——博士研究生魏奕荧
学生作品及成果
1. 指导某学生整理德国法院判决并撰写论文,相关文章已经发表在法学CSSCI刊物
2.指导某学生撰写NFT交易有关的著作权法论文,相关文章已经发表在CSSCI刊物
3. 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性辩论赛,团体荣获全国冠军,本人获得优秀指导老师
4.指导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参观座谈,获评学校年度优秀指导老师
社会实践-最高人民检察院参访
社会实践-最高人民法院参访